“红色主旋律”正在成为“新主流大片”

大娱综合 编辑: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时间:2021年06月15日 11:25:08

制图:李洁  近年来,众多主旋律影片以精深的主题表达、精湛的艺术表现、精良的技术制作,赢得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论

制图:李洁

  近年来,众多主旋律影片以精深的主题表达、精湛的艺术表现、精良的技术制作,赢得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论坛上, “红色经典” “主旋律” “主流商业大片”等关键词被高频提及。

  一个观点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同:中国主旋律电影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获得越来越热烈的市场反馈;一批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红色经典正在成为“新主流大片”。

  “能够用影像表现和记录我们党、我们国家曾经的来路,是我们电影人的骄傲。”在日前举行的“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探索”论坛上,制片人梁静如是说。电影业的代表们纷纷表示:不管技术如何迭代,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初心不变,那便是为时代、为人民而创作;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突破圈层,打动各个年龄阶段的观众。

   一部主旋律电影是否成功,关键在“怎么拍”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金刚川》编剧赵宁宇认为,中国主旋律电影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涌现出一批优秀代表作;2002年、2003年,电影产业改革,主旋律影片升级,在叙事、视听美学、人物定位和观众共情上,给了这代创作者很深的影响;到了当下阶段,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电影人投入到“新主流大片”的创作中,各方面成绩都非常不错,并不断在探索中前进。

  梁静先后操刀《我和我的祖国》 《金刚川》和即将上映的《革命者》等主旋律影片。她认为: “主旋律电影其实就是主流电影,因为它的价值观就代表了一种正能量。在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电影,而且都相对在商业上非常成功,我们还有很多的空间可以探索。”

  “越经典的题材越有潜力和可能作出新的诠释。所以我们把红色题材电影理解为是‘新主流电影’。”《1921》的联合导演郑大圣说。作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该片刚刚与第一批观众见面,引起了热烈反响。

  “如今的主旋律电影,也可称之为主流商业大片,它们艺术质量上乘,在获得了好口碑的同时拿下高票房,赢得更多年轻观众的喜爱。”《张思德》 《云水谣》 《铁人》导演尹力强调,优秀的主旋律电影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回归电影本体,回归市场,回归艺术规律。 “只要真的用心动情,电影人既能够吸引观众还能够感动观众,进而用自己的作品来征服观众、震撼观众。”

   不炫技的感人故事和生动表演,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随着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主旋律电影向新主流大片的迈进过程中,“技术”成了电影市场化绕不开的关键词。

  尹力坦言,他真诚希望创作者在掌握了高科技的今天,能够让创作回归“本心”——把普通人的情感调动起来,从而跟观众达到共情互动的艺术效果。

  郑大圣透露,在拍摄《1921》时,黄建新导演不停地告诫他说:“不要被最新的、最炫的技术诱惑,为技术去设计场面或者镜头。”每当在监视器前看到演员们生动的面孔时,黄建新会经常说:“你看,这是任何高科技达不到的,这才是‘高科技’。”

  李骏导演的《无限深度》有1600多个特效镜头,但他依然坚持认为,在视听体验和选择越来越多元的今天,观众之所以愿意走入影院,是因为共同的情感体验。“我认为所有今天在电影院里进行的技术革新,不管是IMAX或者是CINITY,都是为了增强大家在影院里共同去感受这个凝聚力。”他说,该片将镜头对准了小人物,“每个时期的观众都愿意看英雄人物,英雄主义是不灭的。电影里虽然是普通人,但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有强大的能量,有救援的能力,有奉献的精神。”

  纵观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叙事方式,越来越多的影片将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感受、经历有机结合:《1921》回到百年前的历史现场,全景式再现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我和我的祖国》用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折射整个大时代的变化;《金刚川》展现了炮火下“最可爱的人”的群像力量……记者 李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