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真的值得我们同情吗 司马迁在记载的时候隐瞒了哪些真相

历史趣闻 编辑:小龙 来源: 时间:2017年01月03日 14:33:06

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后,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匈奴一万多人。但是,最终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增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被俘后投降。当时史官司马迁为其说情,结果汉武帝大怒,处司马迁以死刑。

李陵真的值得我们同情吗 司马迁在记载的时候隐瞒了哪些真相

历史上有一桩公案,千百年来人们都议论不休,直到今天还引起人们极大的争论。这种公案就是“李陵事件”。

咱们先来看看“李陵事件”是怎么回事儿?这年夏天,天天都在想着开疆拓土这码事儿的汉武帝,派自己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八万大军讨伐匈奴。然后再派着名的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

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后,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匈奴一万多人。但是,最终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增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被俘后投降。当时史官司马迁为其说情,结果汉武帝大怒,处司马迁以死刑。

李陵真的值得我们同情吗 司马迁在记载的时候隐瞒了哪些真相

李陵碑后是什么呢

汉代免除死刑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拿五十万钱去换,一种就是受“腐刑”,也就是被阉割。司马迁家里没这么多钱,本来他是想死了算了,但因为《史记》没有完成,他不想就这样离世,所以最后受了腐刑,承受奇耻大辱。

关于“李陵事件”,后世虽然议论很多,但总体以同情居多,觉得汉武帝过于严酷。不该下此杀手。甚至有人总结说,李陵是史上口碑最好的“汉奸”。大家都知道,汉奸都是遭受千夫所指的,那么大家为什么这么同情李陵事件呢?

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司马迁因此承受了“腐刑”之痛。司马迁能写出在文学界和史学界都被奉为泰斗的《史记》,无疑是相当了不起的伟大人物。却是这样一个人物,却遭受了人生奇耻大辱的腐形,同情他也是情理之中的。

第二个原因是,李陵是飞将军李广之孙。李广是与卫青、霍去病齐名的传奇英雄,其名气和能力丝毫不亚于卫青和霍去病。但他生前却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仕途坎坷,终生未能封爵。所谓“李广难封”说的就是这么回事儿。李广已经遭受不公平待遇了,现在李陵又遭受这样的待遇。仿佛那大刘家就与李家有仇一样。

李陵真的值得我们同情吗 司马迁在记载的时候隐瞒了哪些真相

司马迁

第三个原因是不去解救李陵的李广利是一个相当平庸的将领,基本上打的都是败仗。要说汉武帝的那么多军队都丧在他的手里,让汉武帝的开疆拓土的大业终至未成,这话有些夸张,但也并非太过冤枉他。不过因为他是汉武帝的大舅子,汉武帝特别宠幸李夫人,所以他才跟着沾光。而且这么一个人,最终还是和李陵一样投降了匈奴。所以大家在心里都不服。

第四个原因是李陵虽然投降,那其实实在是仁至义尽,他大战八天八夜,而且用五千人马杀了匈奴一万多人,一个杀两个了。而且按照司马迁说的,李陵投降其实并不是真投降,而是想当内应。汉武帝下手太重了。

不过这个事情如果仔细考究,我们会发现,其实汉武帝并没有什么大错,李陵也不值得同情。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作为军人,投降这种行为肯定是不能原谅的,这应该是一根红线。如果投降可以原谅的话,那势必就是给上战场的将士留一条后路。战争的逻辑是一种特殊的逻辑,将士的前方就是牺牲,只要留有后路,这个军队肯定就是打不赢的。韩信摆背水战之阵,目的就是不留后路。项羽搞破釜沉舟,目的也是不留后路。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李陵投降,都是不可原谅的。

李陵真的值得我们同情吗 司马迁在记载的时候隐瞒了哪些真相

汉武帝

其次,李陵用5千杀1万,虽然战功不错,但其实他是擅离职守。因为他的任务是,押运辎重,并不是杀敌。其实在战争之前,李陵就已经向汉武帝提出由他来指挥作战,但是汉武帝没有同意。正因为这样,所以李陵才走的是险道,想同他爷爷那样,杀敌一个措手不及。

大家要知道,李陵遇到的是8万匈奴人,这8万匈奴人绝对是匈奴的主力部队,李陵怎么会去惹上主力部队呢。如果没有他主动寻敌,这种情况几乎是不会发生的。战场上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服从,你是押运辎重,那你的任务就是只要把辎重送给前方部队,你任务就完成了。战争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你搞后勤的反而去打仗,那整个战场形势就乱了。所以这根本原因就是李陵的贪功之过。

第三,对大文豪司马迁救李陵一事,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因为李陵事件最终是司马迁记下来的,我们不能说司马迁记错了,但是有一些细节是值得推敲的:比如司马迁说李陵用五千人杀了匈奴一万人,这是值得怀疑的。大家知道,要出其不意地打仗,必须要轻骑,身上没有束缚。李陵保护着辎重,他怎么打仗?除非他完全不管那些辎重。还有,李陵如果杀了匈奴1万人,他投降匈奴后,难道这么多被杀的人的家属不会寻仇吗?但是李陵投降以后活得相当滋润,因此杀匈奴的数据确实存疑。

再说,司马迁在记载李陵事件的时候,并没有指责李陵损失辎重的过错,反而指责李广利不营救。不错,李广利最后打仗失败,但这个失败有没有因为李陵损失了辎重造成的原因呢。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很可能是司马迁故意隐瞒了一些细节。这个就不大好说了。

最后再说一句,这件事,如果一定要追究责任的话,只能追究到汉武帝的好大喜功。守卫边疆确实也没有什么错,但是汉武帝已不仅仅是守卫边疆,而是无休止的劳师远征。可以说因为汉武帝的这种做法,让整个汉朝到了一种山穷水尽的境地。既然汉武帝发动这些战争,本身就是错误,因此,李陵投敌似乎也是情有可原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