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辉煌的生命有7年在武汉度过 岳飞精忠报国的武汉陈迹

历史趣闻 编辑:小龙 来源: 时间:2017年01月06日 16:32:04

绍兴四年至十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屯兵七年,在他39年的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中,有七年时间在武汉生活,在武汉市的武昌区、汉阳区等地均留下许多岳飞的遗址和传说。他还数次登上黄鹤楼赋诗作词,抒发对汉阳的无限眷恋之情。南宋后的历代汉阳民众对岳飞也素有深深的敬意和怀念。800余年来,在武汉市内,留下了多处纪念岳飞的古今地名。

39年辉煌的生命有7年在武汉度过 岳飞精忠报国的武汉陈迹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列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曾亲自参与指挥了126次战役,没有一次失败,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绍兴四年至十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屯兵七年,在他39年的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中,有七年时间在武汉生活,在武汉市的武昌区、汉阳区等地均留下许多岳飞的遗址和传说。他还数次登上黄鹤楼赋诗作词,抒发对汉阳的无限眷恋之情。南宋后的历代汉阳民众对岳飞也素有深深的敬意和怀念。800余年来,在武汉市内,留下了多处纪念岳飞的古今地名。

39年辉煌的生命有7年在武汉度过 岳飞精忠报国的武汉陈迹

武汉黄鹤楼公园岳飞广场中的岳飞雕像

冰塘角(原为兵藏阁)——在今天的汉阳归元寺南路和龙江路南端的燕归园附近一带,曾是当年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屯兵之地。岳家军与金兵交战凯旋后,为防备金兵探子侦查,岳飞便命岳家军主力部队藏匿于翠微峰南麓的林中,后人称之为兵藏阁。当时,翠微峰内修竹丛兰、尺树寸泓,确是解甲休士的良好去处。

邓甲村(原为顿甲村)——南宋时期,盔甲是单兵作战的重要装备,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式铠甲。特别是陆战的步兵,他们身着的“步人甲”可防护全身,专门为应对北方敌军的骑兵而设计制造,比骑兵的铠甲更繁琐严密。其中长枪手、弓弩手的铠甲由一千多枚叶片组成,加上攻防武器、口粮、饮用水等,一个步兵的身上负重动辄六七十斤。

在兵藏阁以西约一公里,现在的马鹦路上,曾有当年岳家军存放盔甲、武器的军事装备库。在武汉方言中,“顿”字有“暂存”和 “寄放”的含义,故当地村民称此处为顿甲村;在顿甲村西南部古时曾有一湖,为墨水湖的支流,是由墨水湖水系中的水塘、港汊汇聚而成的一块小型湿地,周边地势平坦、水草丰沛,是当年岳家军中的精锐特种部队“背嵬军”操练和放牧马匹的地方。

此处曾名马场湖、马昌湖等,现名马沧湖,但已无湖。在岳飞第四次北伐的最后一战,朱仙镇战役中,岳飞率领500名“背嵬军”大败金兀术的“铁浮屠”、“拐子军”取得大捷,让金人发出了“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末路感慨。

得得寻芳上翠微——据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清宣统年间《武汉城镇合图》所示,在现在的汉阳归元寺东南方向,有一处名为“得得处”的地点。“得得”在汉语中形容任情自得貌或形容马蹄声。相传“得得处”取自于岳飞所作诗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此处是岳家军骑兵凯旋后返回马场和营地的必经之地,凡经过此地时,百姓欢呼,军马欢腾,军民笑逐颜开,得得处”因此得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此处被归元寺僧人开发为一片菜地;50年代开始规划建设为居民区,建为平田南村;80年代后期扩建成平田小区。

在今天的铁佛寺附近,还有一条小巷名为营房巷。据方志记载,这条清代古巷所在处,相传为岳家军驻防之地,旧称营防巷,又称防口。1967年改名唯物三巷,1972年复名,并改“防”为“房”。

绍兴十一年(1142)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万俟卨、张俊等祸国殃民的奸贼合谋陷害岳飞,以“没有”或“也许有”的“莫须有”罪名,将正当英年的岳飞杀害于南宋最高法院——大理寺中,其养子岳云、部将张宪腰斩于临安闹市。当悲讯传到汉阳时,百姓群情激奋,自发捐资在翠微峰东南麓附近建造了一处报国庵,专事祭祀岳飞。

当时昏君赵构、奸臣秦桧仍在位专权,所以庵中既不塑岳飞像,也不挂匾额,仅有数名尼僧住持,题有“报国庵”三字。隆兴元年(1163),孝宗皇帝赵眘继位后,为岳飞平冤昭雪,报国庵也扩建为岳飞堂,堂内立有岳飞像,并将岳飞生前所书“精忠报国”四字刻匾悬于堂内正殿,百姓岁岁祭祀,并将此庵周边纵横交错的巷陌改称为报国巷。有趣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湖北黄陂人黎元洪即出生于此巷此庵中。

39年辉煌的生命有7年在武汉度过 岳飞精忠报国的武汉陈迹

绍兴三年(1133)十月,金国傀儡政权伪齐皇帝刘豫派军攻占南宋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和信阳军。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飞兼黄、复二州、汉阳军(湖北汉阳)、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统军出征。岳家军在三个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通向朝廷进纳财富和纲马的道路。

就在这本可乘胜长驱直入收复更多失地之际,朝廷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指示岳飞只准收复六州,然后班师回朝。于是岳飞只得率部回到鄂州。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年龄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公),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迎回二圣,恢复中原。”

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二十万人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著名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船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指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39年辉煌的生命有7年在武汉度过 岳飞精忠报国的武汉陈迹

岳飞驻扎武汉七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岳家嘴、岳飞街、岳飞亭、岳飞松、忠孝门、催子湾等,散布在武汉三镇的众多与岳飞相关联的地名、遗迹和百姓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与故事,让岳飞和岳家军军纪严明、战无不胜、爱民如子的故事得以发扬和传承。

人民的热爱来源于战士对国家民族的累累战功,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武汉是岳家军长期驻扎过、战斗过、生活过的地方,他们在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和生产安全的同时,还与老百姓形成了密切的鱼水关系。

岳飞本人尽忠报国的大丈夫英雄气概、感人的忠孝精神、纯朴笃实的作风,以及严格治军、以少胜多、百战百胜的伟大功勋,也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岳飞“再续汉阳游,骑黄鹤”的愿望虽未实现,但他却永远活在武汉人民的无限缅怀和记忆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