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嫔妃死后集体表彰是怎么回事 揭秘明朝的嫔妃殉葬制度

历史趣闻 编辑:实习生 来源: 时间:2016年12月17日 14:37:29

光是看看这组数字,就有些让人触目惊心。而且在这些嫔妃殉葬后,继任的统治者还会煞有其事地颁布一道诰命——“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对这道诰命,爆炸君就不在此发表任何评论了。

今天要给大家谈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那就是殉葬。说实话,人性这东西还真拿捏不准,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也有说“人之初,性本恶”……不过从中国古代史上的殉葬风俗来看,人殉确实是泯灭人性的一种行为,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人们(尤其是皇帝们)逐渐废除了这种惨无人道的风俗。

明朝嫔妃死后集体表彰是怎么回事 揭秘明朝的嫔妃殉葬制度

但是有一个朝代例外,那就是明朝。屈指算来,明朝离我们也不算太远,从秦始皇用兵马俑来代替活人殉葬后,古代的帝王们就不用人殉了,但是明朝的这个“返祖”行为,确实令人讶然。因为按常理推断,越是靠后的朝代应该越文明才对。

后世的史学家推断说,这可能是明朝的建立者继承了元代的一些制度残余,因为元朝的建立者是草原民族,他们可能在丧葬风俗上还比较落后。但是元朝官方的殉葬制度在汉文史料里记载得非常少,《元史》中更是没有提及皇帝妃嫔殉葬的实例。而且成书于明朝中后期的《见闻杂记》就干脆否认了元人殉葬的风俗,书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元朝之事,人都轻其元人不之依仿,却有可取者二端。其君后崩逝,不用殉葬,不陈祭器,不作山陵,埋深土中仍以万马蹂之,守以官军。至次年土生青草而后懈守,庙号止称某皇帝,不似宋朝徽号,加至十馀字,窃恐可法可传,不当以元人而弃之也。

明朝嫔妃死后集体表彰是怎么回事 揭秘明朝的嫔妃殉葬制度

看到这基本可以让元朝把黑锅甩了,不管怎样,明朝后宫长期保持着以嫔妃、宫女为主的为死去帝王“人殉”的陪葬制度。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英宗朱祁镇为止(朱祁镇废除了该项制度),前后长达六十余年。可以说这是明朝后宫中最悲惨的制度。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嫔妃都要殉葬,后世有史学家说一般生育有孩子的嫔妃不需要殉葬这是不确切的,因为在太祖和成祖时期,基本上除了皇后和继任者的母亲以为,其他的嫔妃都要殉葬,不管她有没有孩子,甚至是藩王之母也不能幸免。这里爆炸君找到了一组数据可供大家参考——

明太祖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和朱元璋一起陪葬在明孝陵的嫔妃多达四十余位。自此以后,殉葬几乎都成了明朝的一项祖制;紧接着明成祖死后,有三十余位嫔妃为其殉葬;当皇帝只有十个月的明仁宗(庙号居然是仁宗!)也有七位妃嫔殉葬;明宣宗有十位嫔妃殉葬。

明朝嫔妃死后集体表彰是怎么回事 揭秘明朝的嫔妃殉葬制度

光是看看这组数字,就有些让人触目惊心。而且在这些嫔妃殉葬后,继任的统治者还会煞有其事地颁布一道诰命——“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对这道诰命,爆炸君就不在此发表任何评论了。

前文也说了,结束明朝这一泯灭人性制度的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作为皇帝在从政上,明英宗确实没啥好说的,不仅当过俘虏还杀过忠良(杀于谦),但是他在临终前特意下了一道遗诏——“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

继位的明宪宗不仅执行了他老爹的旨意,而且在临终前也一再强调不要殉葬。由于两位皇帝的坚决执行,终于给明初以来的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

相关文章